手工肥皂的四種作法

手工皂可分為四種 : 冷製皂、手工研磨皂、熱製皂、入模速成皂

1. 冷製皂CP(Cold Process) 油與氫氧化鈉混合的皂化過程中,除了最初將油加熱至需要溫度後,不需另外加熱的製皂方法。                         脫模後需要數週使其自然皂化完全乾燥,需放置一個月以上在常溫的環境下進行皂化,這樣的製作方法可以避免因為高溫而流失部份的養分以及某些油脂變質的情況發生,雖然在製作的過程之中,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等到鹼度下降成熟後方能使用。

由於作法天然,油脂的養分較能保存下來,沒有化學殘留物的問題,洗後不會造成肌膚緊繃及乾澀。長期使用下來,在清潔皮膚的同時,不會對肌膚造成負擔及傷害;皮膚過度出油的問題,也能得到改善。          市售的香皂常常強調中性或弱酸性對肌膚較為溫和,但事實上,除非加入化學酸性物質來加以中和,否則天然的手工皂是不太可能達到中性(PH值7)。而冷製法的好處則是可以保留大多數的營養,但缺點是製作時間非常長,最少必須等待三至八個星期以上才可以完成。

2.手工研磨皂

 冷製皂脫模後刨成絲,再加入液體(牛奶、花茶、水..)及添加物,然後加熱,使皂絲油固體轉為膠狀,再重新融合的皂。

如果想添加嬌嫩的油脂或添加物,又怕強鹼容易破壞養分,就很適合以研磨皂的方式來製作。

3.熱製皂(HP Soap)

 油與氫氧化鈉進行皂化反應至trace階段時,再以斷續加熱的方式,使其快速皂化。脫模後約放置一週使其水分蒸發即可使用。熱製法屬於持續性的加熱,它的好處是製皂時間很短,約二個小時即可完成,缺點是部分營養都在持續性的高溫下被破壞了。

4.入模速成皂(MP Soap)

市售(工業製造)的現成皂基,加熱溶化後添加顏色或香味,在重新塑型的皂,由於皂基本身已是成皂,脫模後可馬上使用。

市售的香皂大多採用熱製法製作,比較符合經濟效益,而且在製皂的過程中會產生甘油,所以一般會將甘油萃取出來,因為甘油的價值是遠遠高過於香皂。而剩下來的皂,再加上人工化學添加物(如清潔劑或合成界面活性劑,香精等等),就成了我們所看到的市售香皂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32118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